当前位置:首页>统战动态

收视率第一!《似是故人来·鄂尔多斯篇》倾听民族交融乐章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2023-08-09 
        8月8日晚21:10《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6期,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帆来到鄂尔多斯,在辽阔的大地上、浩瀚的历史中,倾听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妙乐章。

        鄂尔多斯西北临黄河、靠阴山,东南接晋陕、通中原,鄂尔多斯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尤其为黄河流域农耕民族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交流交往,提供了天然之便。



 

        漫长岁月中,匈奴、鲜卑、党项等多个游牧民族都曾在鄂尔多斯地区繁衍生息。这些游牧民族,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贡献非凡。如,据《魏书》所载,北魏时期,被划为牧场的鄂尔多斯可养马200余万匹、骆驼100余万峰、牛羊不可计数。

 

        自秦汉起,鄂尔多斯这方风水宝地,迎来了中原民族和农耕文化,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进步。以西汉时期为例,中原百姓们带来先进的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引河及川谷以灌田”,鄂尔多斯由此“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农耕业与畜牧业相辅相成,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水乳交融。

 

        今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里,几块汉代的车马出行画像石令人称绝,其上既有马车骆驼,也有如意云纹,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共生可见一斑。

 

        也大约是从那时起,游牧民族的马匹、皮革、珠宝、香料等走进中原地区,中原各民族的茶叶、丝绸、铁器、瓷器也广泛出现在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中,这种以物易物、取长补短的经济联系,几乎贯穿于鄂尔多斯历史的每个时期。即便是西夏与宋对峙的动荡阶段,鄂尔多斯南部依然设有榷市,方便不同民族开展商贸往来。


 

 

        当然,这种交往交融并没有停滞在历史里,而是活在当下。比如,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至今依然流传着一种特别的艺术——漫瀚调。它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基础,糅合陕北信天游、晋西北爬山歌式歌词而形成,或高亢响亮,或柔情婉转,自明清至今,一直回荡在当地各民族的生活里,无论天高云淡的草原、挥汗如雨的田间,亦或宾客盈门,亦或家有喜事,都能听到那浓郁民族风情的旋律。又如,在鄂托克旗的蒙汉各民族的大小聚会上,鄂尔多斯“乃日”文化也随处可见。

  

        多民族融合也必然丰富鄂尔多斯的美食。比如,一碗源自晋陕北的酸粥,至今依旧是来准格尔旗游客的“打卡”美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丰富、持续的经济、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某种意义上说,鄂尔多斯正如一架时空望远镜,无论回望历史、还是前瞻未来,都可以从这里看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一个脉络,这里无疑是各民族在漫长历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例证。


8月8日《似是故人来》“鄂尔多斯篇”一期全国省级卫视晚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

 

        《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6期在中国网、江苏卫视同步首发,新浪微博、B站、百度百家、腾讯视频等多平台联合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