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准格尔旗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地区实际,聚焦“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实干担当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的领导,夯实政治根基。将民族工作纳入旗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定《准格尔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创新实施“10+6+N”全域创建模式,实现机关、社区、乡镇、学校等全覆盖。深化“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培训体系,开展专题培训,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
深化宣教体系,凝聚思想共识。依托“线上+线下”双平台,打造“石榴籽”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宣讲、义诊、法律咨询等志愿活动15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1.8万人次。在主干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栏,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可学”的浓厚氛围。同步加强理论研究,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智库、研究基地,围绕“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现代化路径”等课题开展调研,形成理论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法治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探索“乡安五事”工作法,通过“五个转变”,实现“准事准办准成”,协调建设口袋公园1处,安装健身器材12件,点亮群众微心愿60余个。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网格延伸”三级联动机制,将民族团结嵌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法典等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组建“红石榴网格服务队”,网格员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团结凝聚民心”,调解居民矛盾30余件。以“智慧石榴籽”信息化平台为载体,构建市、旗、乡、村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1处,培育互嵌式发展试点3处,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组织跨区域青少年研学交流10余批次,推动民族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
聚焦共同富裕,夯实发展基础。推广“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模式,培育村集体经济、民族手工艺、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打造布尔陶亥民族食品加工、民族特色乡村旅游等一批民族特色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34个、工业反哺农业项目11个、“万企兴万村”项目224个,带动农村3万余人就业增收,15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2025年,计划打造各族群众共富车间,预计带动12000余人就业创业。
深化创建工程,树立示范标杆。锚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目标,实施“十进”工程提质扩面行动,截至目前,全旗共培育各级创建示范单位76家。创新“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模式,打造准格尔召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库布其沙漠生态研学路线,实现民族团结与经济效益双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景思政课堂线路20多个示范点提档升级,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促进交融互嵌,共建精神家园。升级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以“三项计划”为抓手,组织跨区域青少年研学交流,举办“黄河文化节”“那达慕大会”等特色文旅活动,推动社区试点“嵌入式”发展模式。依托黄河大峡谷、黄河文化馆、博物馆等具有统战特色的地标以及纪念设施,打造“主题景区”“主题展馆”“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一批统战阵地,不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准格尔旗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准格尔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准格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