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统战 

【三地一城】鄂托克旗:同心聚力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4-18

  

   近年来,鄂托克旗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复验工作为抓手,构建起“六位一体”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鄂托克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工作根基。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基层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实施“10+6+N”创建模式,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委“一把手”工程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2024年以来召开专题常委会6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推进机制。高标准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干部600余人次,开展创建互观互学活动2次,培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自治区级示范单位2个、市级模范集体3个,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示范效应。 

  深化宣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打造“1+N”宣传矩阵,高标准建成全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主阵地1个,匠心打造主题教育馆、文化长廊、石榴籽驿站等特色阵地121处,开通主题公交线路3条、主题公路1条,形成全域覆盖的沉浸式教育空间。创新开展“石榴籽课堂”“江格尔培训”等特色活动,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晚会、知识大赛等品牌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举办翻译人员培训班2期,培育双语普法宣讲队15支。 

  创新创建载体,促进交融互鉴。实施“石榴籽+”工程,打造“民族团结花长盛”特色品牌,培育示范点位75个,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企业、社区等“十进”领域。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每月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农牧民电商技能培训、青少年研学交流等活动24场次。加强典型经验推广,在《人民日报》《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30余篇,其中《内蒙古鄂托克旗:打好“三张牌”促“铸牢”》被国家民委全文转发。 

  聚焦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团结进步的根本落脚点,2024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613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嘎查村集体经济等项目11个,惠及群众2.3万人。推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建成苏米图苏木额尔和图嘎查良种肉牛繁育基地等产业项目,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2万元。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周”活动,签订牛羊肉销售协议2.2亿元,培育“天骄众创”等电商平台,推动特色产品“出村进城”。 

  深化交融实践,构建互嵌格局。制定《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建设桃力民小学、都斯图社区等3个试点,打造“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民族风情街等特色载体。实施“石榴籽育苗”工程,与乌海、达拉特旗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活动6场次,参与学生1200余人。建立“新市民之家”服务平台,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提升治理效能,维护和谐稳定。健全“三级网格+N员联动”治理体系,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119名,开展清真食品专项检查3次,整治隐患27处。构建“大法治”工作格局,组建双语普法宣讲团,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45场次,法治宣传覆盖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