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城川 ——鄂托克前旗建设红色城川侧记
2017年7月10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端的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阳光灿烂、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成立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王莉霞,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曾一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等领导参加。
“这么高级别的会在城川镇召开尚属首次!” 旗委书记张占霖向来宾介绍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筹建情况时说,鄂托克前旗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红色记忆和光荣的革命精神。2016年以来,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利用好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源,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建设“面向全国的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和“西部一流的党性培训教育基地”,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鄂托克前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规划建设了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加强了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办学合作,构建起了“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布局。话音刚落,全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城川,顾名思义,是一个既有城又有川的地方。无定河从这里缓缓流过,幽州古城倾诉着历史沧桑,古河套人播下了文明火种,一大批民族干部从这里奔向革命,“碧玉”牌鲜椒享誉海内外......
2017年,是城川镇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历史会铭记一刻。
“城川镇现代化路网四通八达、s216连接东西、商业街整洁繁荣、民族广场花团锦簇,城镇不断美化、绿化、亮化......”城川镇党委书记尤建庆感慨地说。
“ 城川镇的今天,已今非昔比,凝聚了全旗人民的智慧,创造了全旗建设史上的奇迹......”
当过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长的鄂托克前旗委书记张占霖或许早就有了灵感。2016年4月10日,张占霖在基层调研时就指出,鄂托克前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抓住中央、自治区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时机,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带动全旗旅游业蓬勃发展。“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至此拉开了大建设的帷幕。
无独有偶,正当“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初期遇到土地审批、资金紧缺等重重困难时。9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来鄂托克前旗视察工作,当她了解到该旗正在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时,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全力支持。布小林希望鄂托克前旗充分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扩大革命老区影响力。布小林主席的指示犹如春风吹散乌云,极大的鼓舞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建设“1+6”红色教育培训基和“红色城川”再次掀起高潮,进入如火如荼阶段。
这项工程,也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张占霖书记、布仁其木格旗长立下军令状: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要保质保量完成“红色”建设任务。
进入2017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1月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明珠深入鄂托克前旗调研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他强调,要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全力推进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这次调研给全旗人民建设热情注入了新的活力。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14日,旗委书记张占霖利用一天的时间,全面深入调研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并现场办公推动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张占霖强调,各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团结互助,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全面完工。张占霖强调,城川镇要紧紧抓住“建设面向全国的民族干部红色培训教育基地”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城川镇区位和资源优势,主打红色、绿色两张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全力将城川镇打造成全国红色特色小镇。要科学超前规划,从城镇布局、建筑风格、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对镇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优化镇区环境,彰显红色文化和民族特色,努力把城川特色小镇打造成为自治区“西南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要积极推进红色交通线S216线敖镇至掌高图旧路改造项目、通史至城川二级旅游公路及城川通用机场建设,全面改善城川镇的交通环境。
5月24至25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时隔半年再次踏上鄂托克前旗这片热土。当看到城川镇和“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宏大的建设场景时,她十分高兴!布小林指出,鄂托克前旗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1945年迁址到城川镇的延安民族学院,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了一系列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统战工作,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实施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要与中央民族大学深入合作,依托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源,努力建设一流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基地。
从6月9日至11日,心系城川项目建设的鄂托克前旗委书记张占霖在72小时内,先后4次深入城川红色小镇项目建设工地检查、调研。他说:“城川项目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施工任务重,施工难度特别大,这就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在这里发挥作用。”
一场攻坚战正在城川这块大地轰轰烈烈展开,3000多名建设工人冒酷暑,奋战在一线。100多公里长的s216线上,车流滚滚、尘土飞扬......
鄂托克前旗的六月,太阳火辣。6月15日,旗人民政府与东方控股集团就城川红色小镇建设工作召开推进会议。
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布仁其木格指出,城川红色小镇项目和特色景观及生态建设PPP项目是鄂托克前旗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上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首次以PPP模式运作的项目,是立足旗情实际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精心谋划的一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希望企业和政府密切协作,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和规模,全力以赴推进工程深入开展。布仁其木格要求,相关单位要在项目的审批、报备等环节给予全力支持,要与企业在设计、规划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全力以赴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企业要倒排工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努力把城川红色小镇、特色景观及生态建设PPP项目建成全市PPP项目的样板工程、惠民利民工程。东方控股集团总裁孙新华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
7月4日,市委书记牛俊雁深入鄂托克前旗检查指导“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不断完善功能细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建设和服务水平。
牛俊雁强调,鄂托克前旗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建设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对于铭记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讲解员队伍的培养锻炼,提升讲解内容的质量水平,全面讲述好民族解放事业的艰辛历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要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今年59岁的城川嘎查二社社长、网格员陈占智,接到征地任务后,连续两个多月走门串户给老百姓讲道理、摆政策,做群众工作,燃料费、话费多花了2000多元不说,还常常吃闭门羹,遭遇冷嘲热讽。他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凭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满腔热忱,圆满完成了征地任务。
烈日炙烤的工地上,有一群看似柔弱的身影在干着跟男人一样的苦力活,她们就是挥洒汗水的工地女工。 她们甘愿与丈夫同甘共苦,天南海北谋生计;身为母亲,她们虽不能像别人一样守在孩子身边,但她们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孩子,为了孩子任劳任怨。为生活所迫,她们不得不背起行囊,成为漂泊在异乡的打工者。这些女工人干起活来丝毫不比男性差,男性能干的累活、苦活,她们也都可以。
红色广场工地,每天清晨,工人们结伴从工棚走向工地。有对夫妻档却显得例外,男的甩着手臂哼着小调,女的笑呵呵地跟在后面,一前一后拿着劳动工具走到施工场地,他们就是吴桐淑和她的丈夫杨石奇。“我们老家在甘肃,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28岁的大女儿已经成家,最小的儿子还在上大学,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我们四处找地儿打工。想着有一天等他们都成家了,我们就解放了!”一说到孩子,吴大姐特别高兴和欣慰,说孩子们都很争气。虽说四个孩子都已抚养长大成人,但儿子还没有结婚,将来婚姻需要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吴大姐陪着丈夫一同出来打工,就想着能多挣一份钱,彼此也好有个照顾。
说起工地最高兴的事,吴大姐说“发工资的时候最开心”,可是夫妇二人却从舍不得自己花,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外,剩余的全部存起来供孩子上学和将来结婚用。
在东方控股集团,年近七旬的董事长丁新民这段时间每天睡眠只有几个小时。城川镇建设工地上,他白天一个标段接一个标段地检查,遇到什么问题马上着手解决,白天无法全部解决的连夜开会继续。5月29日晚9时,集团城川项目指挥部,正在召开城川攻坚动员协调会,会议根据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的要求,把城川红色小镇项目完成时间节点定为6月30日前。30天能否完成2.3公里的市政管网及道路、12万平米的红色广场和鄂前旗党校一期工程教学楼、宿舍楼内外装潢和软装等工程任务?人们不得而知。“不论从政治意义还是企业发展需要讲,这项工程必须按期拿下,这种决战我们经历过很多次,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丁新民在城川项目攻坚战誓师大会上坚决有力地说。丁新民强调:从政治高度对待这项工程,发扬铁军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要紧紧依靠施工技术人员、广大民工,迎难而上,脱皮掉肉也要完成这项工程,给鄂前旗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者,在这建设的关键时期一直驻守在城川攻坚项目的战场上。
在红色培训教育基地轰轰烈烈的建设现场,有一个身份和工人不一样但又与工人并无两样的“工人”,他就是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郝·都斯哈拉,“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设现场“总指挥”、“总协调”、“总沟通”。在城川镇市政硬化施工现场,郝·都斯哈拉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发现停车位规划不清楚、铺装存在问题等,当即找来负责人进行现场沟通解决。每天午饭,郝·都斯哈拉都是草草的吃上几口,来不及休息,便又赶到下一个施工现场......翻看郝·都斯哈拉手机里的照片,记者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没到城川蹲点前,他人没有这么黑,而现在看上去,他和在炎炎烈日下忙碌的工人并无两样。“从开始施工到现在,我在城川蹲点有70多天了,就回了一次家。”郝·都斯哈拉脸上泛着笑容。夜幕降临,正在忙碌的郝·都斯哈拉接到了广场工地负责人的电话,广场主碑钢结构焊接出现了问题,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在郝·都斯哈拉的全力协调帮助下,焊接问题终于解决了,看着工人们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他叮嘱工人们要注意安全......
走进省道216线敖勒召其至掌高图段施工现场,一车又一车的沥青停在路旁备用,工人师傅紧跟铺路机,用铁锹铺洒沥青,由于沥青油温近160度,为了防止沥青粘锹,每撒一锹就得给锹蘸油,确保沥青铺撒均匀。铺路工人安挨计说:“两三天一双鞋,鞋底烫烂了。”11米宽的沥青路面,工人师傅们需要目测沥青密度。顶着30多度的高温,他们必须紧跟铺路机在一百多度的沥青路上来回走,仅靠两三厘米厚的鞋底来隔热。夕阳西下,就像摘掉了头顶的“火球”,工人们乘着天气凉快抓紧施工,铺路机不间断工作,晚餐只能在路上轮流吃......
s216线自今年5月3日开工建设以来,全旗干部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到公路建设上来。旗交通局、林业局、国土局、农牧业局、新闻中心、城川镇及包扶单位等部门的数百名干部直接参与其中,他们不怕累、不叫苦,耐心细致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为建设者加油鼓劲;公路沿线老百姓积极主动配合征地工作,全旗干部群众形成了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生动局面。通过2个月的努力,目前s216线全线完工。这项工程在鄂前旗,乃至鄂尔多斯市公路建设上,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任务的98%任务,是速度最快的、是绝无仅有的。
2017年7月10日,城川民族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员。100多天的艰苦作战,终于凝结成了最后这一刻的到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在城川镇广场亲手栽下了象征民族团结的常青树。
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成立,对传承红色革命历史,推广内蒙古和鄂尔多斯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始终把深刻理解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努力开创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说:“长期以来,中央民族大学与内蒙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学院揭牌,标志着学校的校地合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这次校地合作,将为推进内蒙古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中央民族大学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曾一春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成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挖掘自治区革命史宝贵财富,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从严从实抓好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内蒙古的干部教育品牌。”
一位学员激动地说:“城川这个地方环境美、人文美,不想说再见!这次现场教学中,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涤荡,心灵受到了震颤!”